Pages

Wednesday, April 2, 2014

這個世界未必如大家想像中平靜

宏觀視野:長和系與宏觀經濟
14年3月14日 09:39
有讀者問我關於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在業績發布會上的一席話,對投資者有何啟示。本欄向來不涉政治評論,沒有興趣談論他所說「有能力的人不願意出聲,而沒能力的人卻爭著作主」,究竟是何所指,反正香港政治這池混水,亦沒有任何談論價值。因此,我更有興趣知道的,究竟是甚麼原因,令上至長實(1)和黃(13),下至電能(6),都在積極減債的底因?
 
由於題材敏感,李嘉誠演說時非常有技巧,就是透過言明自己尚未言休之志,帶出其對「這個世界未必如大家想像中平靜」的想法。當被記者追問,這個世界何處不夠想像中平靜時,他繞過一個大圈拒絕回答這條問題,說自己的想法未必是對,不想誤導了投資者。
 
試想想:如果他擔心的是阿努阿圖、烏克蘭,或任何一個與他沒有切身利益關係的經濟體系有潛在危機,他有沒有需要避而不談?又或者需要因此延遲退休?因此,這條問題肯定是對長和系有切身利益的經濟體系,而且說出來可能得罪某些得罪不得的大人物。
 
即使大家不懂得運用上述的邏輯推理,從長和系過去兩年的連串動作,其實已說明了他最擔心的市場風險,是在哪個市場了。
 
昨日,和黃屬下新加坡上市的和記港口信託宣布已出售葵涌亞洲貨櫃碼頭(即「八號碼頭西」)60%股權予中遠太平洋(1199)和中海碼頭,套現24.72億港元,據報帳面獲利僅0.72億港元。和記港口去年3月才斥資近40億元買入亞洲貨櫃碼頭,是次分別向中遠和中海出售亞洲貨櫃碼頭的40%及20%股權,或有助中遠將八號碼頭東、西兩部整合,未必跟李嘉誠先生早前談及的市場風險管理措施扯上任何關係。
 
q骉>-9正如本欄不斷提及,獨木不足以成林,一場雨亦不足以為雨季。長和系持續減持中港兩地的股權投資,同步增持歐洲的公用事業投資,已是路人皆見的中長線投資策略部署。
 
不要提長和系過去幾年那每單一百或幾十億港元的資產出售了,繼2011年和黃分拆和記港口,以及今年電能分拆港燈(2638)之後,和黃亦正計劃將旗下零售業務屈臣氏集團在本港及其他海外市場分拆上市,幾單大刁(deal)單單都是涉及數百億港元的資產出售或集資活動,其減債的部署是明顯不過。
 
雖說,長和系的部署不一定就是正確的決定,但是畢竟長和系這麼多年來在全球商場上征戰紀錄,給予了我們很大的信心,他的決定很可能是經過深思熟慮,與周密的部署。
 
正如他自己所言,「做生意有買有賣、互通有無好正常」,傳媒如果不是刻意用撤資來標籤他這幾年的投資部署,或者我們能從他的公開言論,得到更多就近年投資部署背後考量的資訊。
 
雖說本欄傾向相信,今年中港股市或將繼續維持目前上落市的格局,而個別具結構性增長的行業(例如清潔能源、醫護及科技創新等新興產業領域),(773220)仍將大有可為。然而,本欄不得不再次提醒投資者,即使在上述提及的新興產業裡頭,最近幾個月的炒風其實是頗為熾烈的,而且不少殼股的新舊大東股,即使不是全部都立心不良,但是推動其股價出現單日300-400%價格上落,製造大量市場噪音「引人落疊」的現象,卻是昭昭明甚鐵一般的事實。假如有人銀行戶口太多錢財,不介意轉帳予虎豹豺狼,好讓本來已經財富極之兩極化的社會,顯得更加兩極化,本欄即使再苦口婆心再三勸告,其實亦沒有多大用處,反正錢是讀者自己的。
 
最近多隻殼股的動作,不禁令我想起當年的盈科數碼動力、軟庫發展、光通信與壹傳媒(282),讀者大概都同意,三隻殼股的老闆,都是立心良善想在科網熱潮的大浪中幹一番大事業的英雄俊傑。概念想得再美,也得經過時間的考D骉p/6驗。當年的盈動與香港電訊合併後市值不及當年1/10,軟庫發展及光通信幾番易手,變成今天的中國仁濟(648)及中油燃氣(603),惟一股權尚未變動的壹傳媒,股價卻早已面目全非。
 
人是要有夢想,但是太昂貴的春秋大夢,那不過是奢侈消費品。況且,這場夢究竟可以發幾耐,卻是很成疑問。
本文版權歸Quamnet華富財經所有,除以下授權的分享方式外,使用其他方式轉載部份或全部內容,Quamnet華富財經將保留追究權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