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0, 2013

炒殼股攻略 高仁

2013-2-19 HJ
...
高仁又不是「242」(信(順)德人),但在「豬朋狗友」程更計強烈要求下,絕對不會托手肘。本文將深入淺出介紹殼股,包括殼股過去十多年的價格變化、收購價計算方法、何謂「最正」資產業務等等,以作為炒賣殼股的攻略。
以hairy crab論殼股講殼股之前,高仁要談一談hairy crab(註:以英文名稱列出,主要是避免誤以為是投資失利),食hairy crab 的最正宗方法是,先把「殼」及「肉」拆骨,再將「肉」逐步從「殼」中剝離,然後才還原。
以hairy crab 作為譬喻,公司本身從事的原有業務是「肉」,不同食家對「肉」(公司原有業務)有不同喜好,一些會選擇羔及肉全部「掃光」,即是剝離全部原有業務,另一些會只管吃羔但保留肉,即是保留部分原有業務。
公司在交易所的上市地位就是「殼」,在完成「殼」及「肉」的拆骨過程之後, 「殼」(上市地位)通常都可以繼續保留,再與其他箝、爪重新合體,便會重現完整的hairy crab形態。
如果合體還原之後,hairy crab 的形態還是「靚靚仔仔」, 「殼」依然會有價值,即是市場俗稱的殼價。一般而言,殼價是指NAV(資產或業務)以外的溢價,也是董事會對上市公司控制權的價值。
公司殼價有升無跌
就高仁的觀察所得,本港上市公司殼價幾乎有升無跌,價錢就好似坐火箭一樣大幅飆升,十多年以來的升幅超過幾倍以上。在1997 年金融海嘯期間,主板上市公司殼價大概為5000萬元;在2008年雷曼兄弟爆煲期間,主板上市公司殼價已飆升至約2 億元,而創業板上市公司殼價介乎8000 萬至9000萬元;到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殼價再上升至大約3.3 億元,而創業板上市公司殼價也翻一番至約1.6 億至1.8億元【圖】。
以同一時期作比較,本港各大屋苑樓價普遍已衝破1997 年金融風暴的紀錄,惟與殼價的幾倍升幅來比較則是差天共地。況且,現時本港樓市已經嚴重發高燒, 「思歪」(CY)政府隨時會再出招打壓,買殼比起買「磚頭」更具投資價值,相信未來上升潛力亦較高。
雖然殼股本身有價有市,但殼主也是「惜貨」之人,絕對不會隨便把上市公司的「殼」賤賣。而買方要抱得殼股歸,便要支付合理的總收購價,殼主才肯割愛出讓。
一般而言,殼股總收購價的計算方法,將會根據以下主要指標來釐定:(一)最起碼底價是每股NAV(資產淨值),即是業務的資產減去負債的每股價值;(二)加上每股NAV 應付的溢價,主要視乎業務的行業趨勢而定,行業前景愈好溢價愈高;(三)再加上市場的殼價水平;(四)以及對董事會控制權的溢價。
現金證券最「正」資產
正如hairy crab 以「肉」(羔)來分別等級一樣,殼股也是以資產業務來分辨優劣,但什麼是殼股的最「正」資產業務呢?
首選相信非「茄殊」莫屬,因為殼股有巨額現金在手的話,即是變相大幅降低總收購價。
第二是有價值的股票投資,主要是股票屬於高流通性資產,而且擁有公開市場價格,毋須擔心會被殼主「搵笨」。
第三是土地物業, 「磚頭」的流通性雖然較股票為低,但價格變動相對不大,而且業務又不用太花時間管理。
第四是不需要經營的資產,例如貿易業務的應收賬款,即使殼股買家接手後不幹,損失也不大。
第五是加工業或輕工業,該類業務因使用的機器不多,殼股買家接手之後,變賣資產套現也較為容易。
最差是資產是工廠生產設備,這些業務生產周期長、工序繁複、原材料及製成品存貨多,需要一批熟手員工持續管理,故此套現也較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