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1398.HK, 简称:工商银行)将蝉联了六年之久的全球市值第一大银行的宝座让给了富国银行(Wells Fargo & Co. ,WFC),这凸显出中美两国经济命运的转变。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7月,工商银行取代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加冕全球市值最高银行的桂冠,这一成就当时被人们赞之为中国经济力量崛起之里程碑。而随后席卷而来的金融海啸让许多大型西方银行(包括花旗)濒于崩溃,也进一步增强了许多观察者们对中资银行比美国等发达国家银行更加安全的印象。
不过这种认识正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预期的形成和今年春天危及金融稳定的“钱荒”事件的爆发而被打破。与此同时,有迹象显示,美国经济正踏上复苏的征途,超低利率时代也有望终结。期待已久的美国银行股的反弹也让富国银行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等金融机构的市值得以提升。
香港独立研究公司Schulte Research的首席执行长Paul Schulte表示,中美两国银行的风险对比发生了180度大转弯。美国银行的风险正在消退,而中资银行的风险正在上升。
Schulte在2012年以前担任中国第二大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 0939.HK, 简称:建设银行)的市场策略师。
中国工商银行和富国银行的发言人对此不予置评。
美国经济复苏让美国银行业时来运转,表现为贷款损失拨备下降和破产银行数量减少。今年,美国只有16家银行倒闭,而且多数是小银行,2010年高峰时期曾一度达到157家银行。在最近的一个季度,作为美国第一大住房贷款机构的富国银行纯利润增长了19%,至55.2亿美元,这归功于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和抵押贷款再融资的回暖。
与越来越好的美国银行形成对比的是,中国金融系统正因为自身的危险处境而引发担忧。上个月,中国政府通过一场“钱荒”让银行领略到无度放贷的可怕后果,中国央行起初的作壁上观让中国银行间利率升至两位数。在投资者大举做空下,中资银行股暴跌。
SNL Financial的数据显示,由于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健性受到质疑,中资银行的整体市净率现在只有约0.99倍,而且许多银行远低于这个水平。相比之下,美国银行业平均市净率在1.2倍左右。
理财产品是中国银行业的一大隐患。理财产品不算银行的正式资产,但投资者担心,一旦借款人违约,政府会强制银行把表外债务移入表内,迫使银行减记资产,进而导致银行的资本基础被削弱。
一些人还认为,从中资银行的市场估值来看,投资者已预见到会有银行需要政府救助或其他形式的重组。
如果拿市值与存款的比值来考察中资银行,会发现中资银行每1美元存款只对应8美分市值,比西班牙银行业的9美分还要低,与美国银行业2009年的水平不相上下。
Schulte称,中资银行的低估值反映了投资者的一种认识,即银行的理财产品敞口迟早要归入资产负债表。这意味着,看起来“健康”的存贷比和杠杆率将露出真容。
麦格劳-希尔公司(McGraw Hill Financial Inc., MHP)子公司S&P Capital IQ的数据显示,工商银行截至周二的市值为2,250亿美元,富国银行截至周一的市值为2,360亿美元。工商银行市值在2007年11月达到顶峰,为3,740亿美元。
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于2008年9月份破产后的一周内,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 PLC)曾有三天登上全球市值第一大银行的宝座,但随后被工商银行赶上。2010年11月10日,中国建设银行的市值有一个交易日超过了工商银行,当时两家银行市值都在2,460亿美元左右。
富国银行是在6月26日首次成为全球市值最高银行的,在这之后又与工商银行有过四次交手。7月12日之后,富国银行市值第一的地位稳定下来,过去30天平均市值高于工行。
回顾2007年8月,当时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曾就该行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发表了一番颇有哲理的讲话。他说,我们当然对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感到很振奋,不过市值并不代表一切。
By Alex Frangos; Grace Zhu and Shayndi Raice contributed to this article
精實新聞 2013-07-11 19:23:10 記者 徐伯豫 報導
QE自從宣布退場後,除了引起市場上的恐慌之外,不曉得您是否也發現,成熟國家的市場又開始熱絡了起來?而近期不少投信公司發表對第三季股市看法,大體上認為台股對於QE退場疑慮的反應已經結束,而在全球股市的部分,則認為新興市場的結構性問題需要一年的時間來調整,才能再度引領全球經濟,故接下來成熟市場的投資機會將優於新興市場,不過,歐、英、日仍將維持低利率政策,故成熟市場仍應關注高股息股票。
【QE後 已開發國家持續吸金】
【QE後 已開發國家持續吸金】
施羅德多元資產團隊張翠玲表示,本次的QE退場與之前QE1情況有非常大的不同,當時QE1的退場,仍有通膨壓力,並且聯準會本來不打算推QE2,因此公債殖利率飆升。但現在看來全球經濟成長率持續下調,去年下半年到現在的CPI在1.4%左右,並且,經濟復甦情形也較2011年好,但通膨又較低,因此她預估,十年期公債利率不會像2011年一樣飆升到3.7%。
另外她認為,接下來已成熟國家的投資機會將優於新興市場國家,她說,新興市場國家還需要整理的時間,再往上發展。尤其是中國的經濟改革,因資金放在不對的地方,如何導正到對的產業,需要時間觀察。她認為新興市場的結構性問題需要一年的時間來調整,才能引領全球經濟,再加上近日中國的錢荒問題,市場以亞洲區反應較大,其他市場反應則較淡然。
至於歐洲的部分,張翠玲表示,目前德國九月份的選舉,大家都在觀望梅克爾能否勝選,若是勝選,她相信歐洲其他國家的財政撙節可能就會稍微放鬆。不過她也提出,德國新成立的ADF黨,若得票率超過5%可進入國會,取得席次,這將對於梅克爾政策影響性變大。不過歐洲已走出歐債危機,目前並沒有面臨迫切的壓力。
【追求高收益行為不變 高股息股票值得投資】
【追求高收益行為不變 高股息股票值得投資】
金融風暴後,新興市場帶領全球走出經濟陰霾,今年則是將棒子交還給成熟市場。張翠玲表示,即使現在經濟好轉,但歐、英、日仍將維持低利率政策,因此高股息的股票值得大家投資。施羅德環球收益股票產品經理詹姆斯.道森(James Dawson)則指出,現階段若以債券為收益投資的主角,很可能面臨實質利率為負的窘境,而且不論是政府公債或公司債,在近年債市多頭走勢後,其收益率多已低於長期平均值。相反地,高股利股票的收益率則高於10年平均值。
他進一步說明,高股息股票與高收益債券一項主要的差異在於信用評等。能夠穩定發放股利的企業通常其獲利也相對穩定,且有現金可用來投資或配發股利,故此類企業通常有較強的資本紀律,因此信用評等也多屬投資級。另一方面,高收益債券除了無評等者之外,顧名思義,則多屬非投資級企業。
保德信投信國際投資組主管林如惠指出,在低成長、低利率環境,股票的投資價值相對高,但考慮量化寬鬆(QE)退場仍將對市場信心帶來衝擊,因此看好以成長與防禦兼具的族群,包含醫療生技產業與高股息類股,將是較佳的投資選擇。
另外,戰後嬰兒潮(Baby Boomer)世代漸步入退休階段,同時老年人口比重持續上升,這個族群除了醫療支出之外,為支應退休後對現金的需求,林如惠表示,預料將會帶動對配息商品的需求。就供給面來看,目前美國配發現金股息的公司比例較二十年前下降許多,以美國S&P 500指數成分股來看,約有79%企業配發股息,與1996年前動輒85%以上相比,已有下滑跡象。此外,配息企業本益比近年呈現上揚,顯示投資人的青睞,故在供需因素的雙向支撐下,將有利配息股票長期走勢。
保德信投信基金經理人李宏正則指出,許多人擔憂資金趨緊帶動長期利率升高,可能壓抑股價的本益比空間,但就歷史經驗來看,經濟成長對於本益比影響,遠比利率更為重要。價值面部分,李宏正說,目前歐洲股價偏離程度達到歷史高點,本淨比(PBR)也停留在相對低的位置,使得歐股投資價值格外引人,預料下半年隨著經濟數據更趨好轉,歐洲企業獲利逐漸跟上美國,歐股可望重獲青睞。
股利率高於4%的企業市值佔當地比重
股利率高於4%的企業市值佔當地比重
國家 | 英國 | 歐盟(除英國外) | 日本* | 美國 |
市值比重 | 49.39% | 36.86% | 18.60% | 8.50% |
林如惠指出,全球人口邁向高齡化早已不是秘密,聯合國2009年的公布資料指出,預估2050年前6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將增至目前的3倍;而美國勞工局去年也統計,65歲以上人口的消費支出中,超過13%是用來支付醫療項目,預料高齡化問題將使醫療支出持續增加。其次,除了人口高齡化,新興市場的所得成長帶動醫療升級的需求,加上新藥和新療法的問世不僅帶給患者希望,也創造新需求、新市場,進而鼓勵企業推動研發,以推出更具效益的藥品和器材。預料在良性循環之下,可望帶動整體醫療產業的中長線前景。
短線而言,近期投資人信心走弱,導致市場波動不斷,對防禦性類股的需求料將延續,醫療生化類股可望續受投資人青睞。另外,年初至今新藥上市進度大多符合預期,有利藥品研發公司營運。日本政府宣佈將進一步提高學名藥普及率,也帶來學名藥廠商的投資商機。
【台股經歷漲多修正 下半年可望拾階而上】
【台股經歷漲多修正 下半年可望拾階而上】
至於展望下半年台股表現,保德信投信國內投資組協理葉獻文表示,過去四次美國啟動升息對台股影響有限,考量本波加權指數修正已近乎滿足,後續隨著美國減少公債購買、甚至升息,都透露出景氣復甦訊號,預估市場氣氛將逐步轉向,加權指數低檔支撐在年線7600點,升息前拉回可視為低檔買點。
葉獻文說,從多空因子來看,正面因素包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將逐季上揚、證所稅疑慮消失、籌碼面穩定以及ECFA開放後兩岸金融併購不斷,相對來說,國際政策的影響依舊不容忽視,包括美國QE退場、中國重調控輕成長,都可能導致國際股市拉回修正,進而拖累台股表現。
後續而言,葉獻文認為現階段台股量能已見回升,中實戶有回籠趨勢,台股底部可望逐季向上墊高,年底前有挑戰今年新高機會。積極操作可優先布局中小型電子與傳產股為主,防守則以大型高殖利率股較具支撐,另外紡纖、腳踏車、隱形眼鏡族群等因掌握中國消費概念,波動小且成長性高,也可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