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欄將精神重新集中於了解宏觀經濟形勢,與多位經濟師及市場策略師交流各自的市場心得。從我們的交流得知,他們普遍相信,美國的債市周期,已明顯出現了長周期頂部,現時只是沒有人有足夠的信心,相信債市將出現災難式的下跌,因此,目前的市場共識仍然是:預期美國聯儲局將於今年下半年減少每月買債規模,並於明年中開始停止量化寬鬆(QE),但加聯邦基金利率,可能仍然要等到2015年初或之後。然而,市場預期將率先於美國國債息率中反映,因此美國十年期國庫債券息率,已由一年前的1.6%以下,上升至目前2.6%以上,上升幅度已超過100點子(1厘)。
若從資產的配置角度著眼,昨晚瑞銀的環資產產配置策略師Stephen Deo,甚至認為由於預期債市的利率曲線(yield curve)斜率將上升(遠期利率未來上升幅度將高於短期利率,令遠期利率相對短期利率的溢價上升),因此從理論層面講,投資者應沽空所有定息工具。
考慮到目前環球主要股市的盈利回報率(earnings yield)仍然遠比投資級別債券利率吸引,在沽空定息工具之餘,投資者應看好股票。此言其實早於一年半前,即大約是2011年底的時間,在市場對股票信心最脆弱的時候,本欄在美林一個環球投資會議上聽聞過,當時亦有在本欄提及,而美林的環球資產配置策略師當時的用詞,叫做the Great Rotation,我們即管叫這個預期可能出現的現象,叫做「全球資產配置大執位」,或簡稱「大執位」罷。
昨晚的電話會議亦談及,雖然從環球資產配置的角度看,我們應看好股票,但是在成熟市場(developed markets,簡稱DM)與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簡稱EM)之間,投資者應取DM捨EM,理由如下:
因為今次大執位的主角是美元,美國退市將減少美元未來增量發行的流通資金,這將造成美元的升值預期,推升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當然,更重要的是因為經過過去十年美元的大幅貶值之後,美國的出口競爭力已大幅加強,其他國家對美國貨的需求上升,亦推升了美元的需求,而各國則用自己國家的貨幣換取美元,購入美國出產的貨物及服務。
從這個角度看,EM過往的經常帳盈餘優勢將減弱,個別國家可能由大量貿易盈餘,變成出現短暫的貿易赤字。這對一向依靠淨出口增長支撐國家經濟發展的EM,將令經濟增長放緩。而資金的流出,亦將對當地的資產價值,造成下行的壓力。兩者均對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
反之,雖然歐美經濟表現並不強勁,但是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表現穩健。反之,不少新興市場的企業,過去十年的營業額增長確實遠高於成熟市場的企業,但是由於新興市場企業的原料、勞動力以及其他各種生產要素與經營成本持續上升,新興市場企業的經營溢利(EBITDA)增長以及這個市場近年的上升增長動力,已經大為放緩,甚至不及個別成熟市場同業。若再看兩者之間的現金流狀況,更能看出彼此之間的差異──新興市場企業近年為了應付急升的營業額增長,要大舉借貸進行產能擴充,甚至透過擴產減低成本消滅對手,可是由於資金成本超便宜,大部份對手即使無利可圖仍然拚命擴產,不肯認輸,結果種下新興市場企業競爭惡化,毛利持續受壓,負債日益堆積的種種禍根。
在利益超低的環境下,高負債企業還能夠勉強生存。然而,當利率一旦上升,新興市場企業的生存能力,將受到嚴重的挑戰。部份應變能力不足者,甚至可能以清盤收場。
反之,在環球一體化之下,DM的跨國企業市場佔有率只會越來越大。在當今世代,或者我們已不應再介懷哪家企業是港資、中資、日資還是美資,好用的產品及服務我們便用,因為在消費市場,愛國主義是派不上用場的。現時中國消費者用的高級消費品是Hermes、Louis Vuitton、Gucci、中檔的卻有Nike、Adidas及Puma,大眾食品有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肯德基及麥當勞,日用健康護理產品會用強生(Johnson & Johnson)、雀巢、雅培及格蘭素藥廠(GSK)名下的產品。
究竟香港及中國的投資者,既然消費可以用外國貨,買股票為甚麼不可以買外國上市的股票呢?反正,這些全球品牌,每天都在我們生活之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