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最大的市場新聞,應該是新鴻基地產(16)以創紀錄(以總金額計算)的217.7億人民幣(折合約275億港元),投得上海徐家匯地皮。此乃新鴻基在國內發展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大額投資,單計地皮價值,已經是集團(按日收市價102.5港元計算)市值的1/10,若連同建築及利息成本,總投資額可能高達450億港元,佔集團市值1/6。
該幅剛被新地投得的徐家匯地皮,將規劃成為一個集辦公室、酒店、文化娛樂於一身的綜合商業發展項目。按總建築面積約59萬平米計算,每平米地價約36,800人民幣。連同建築及利息成本,每平米總成本大約53,000人民幣,折合呎價約6,300港元。參考該地皮附近最近的投標結果,今次新地投得的價錢為市價。
新地早年於香港發跡初期的屯地策略,可以說是農村包圍城市,在新九龍及接近九龍的新界新地市地段吸納工廈、農地或競投政府拍賣具交通樞紐功能的發展項目,待時機成熟的時候,便將有關項目發展成大型物業發展項目。早前最成功的例子,包括沙田新城市廣場,而近年最成功的例子,則是元朗的Yoho Town,以及官塘創紀之城寫字樓及APM商場項目,這些都是新城市發展或舊區重建項目。
然而,自1996/97年間開始,集團的發展策略有變,就是以合理的價錢(甚至在外人眼中是天價的價錢)購買最優質地段的物業,作為長線收租用途,最經典的例子包括香港站IFC、九龍站ICC以及上海及北京IFC項目等。
根據過往經驗,只要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不是停滯不前的話,以市場價格買入最優質地段物業作長線投資,為最佳的投資策略。我們認為新地今次的舉動,不過是貫轍集團過去16年在香港行之有效的投資策略。當然,或者有投資者會問,新地在香港的成功策略,能否照辦煮碗放諸四海而皆準呢?
事實上,新地在國內的投資,至今還是相當保守的。有別於不便宜不買的恒隆地產(101)發展模式,新地在國內投地,其實是相當揀擇,至今為止,新地在國內的主要物業投資,集中於北京及上海,雖然還有杭州,以及與合景泰富(1813)合資的廣州項目,而且是清一色商業物業項目。
由於國內的物業銷售稅、利得稅及土地增值稅「苛稅猛於虎」,不少地產界中最有見識之士,都是集中發展國內的商業物業,恒隆如是,SOHO中國(410)如是,新地及太古地產(1972)亦如是。
頗為令人意外的是,昨日競投清一色為香港的發展商,除了新地,還有九倉(4)及恒地組成的財團,國內發展商沒有一個參與今次競投。另一個值得讀者注意的是,作為香港地產龍頭企業的長實(1)及新世界(17),亦沒有參與今次競投,更令人側目的是,長實最近亦悄然散件出售多個國內收租商業物業項目,態度明顯有別於其他大型地產發展商。
有讀者於問與答提及,今次新地投得的地王,其中一部份來自早前上實城開(563)與上海市政府交換的地塊,上實城開在上海擁有不少大型貴重物業地皮,其估值嚴重被低估是無容置疑的,但願上實城開的管理層,能更有效運用集團手上的土地資源,為股東創造價值。
對於國內樓市的未來方向,本港投資界向來都是極之兩極化。雖然國內樓市確有走向泡沫化的傾向,然而這是全世界所有具備投資或投機成份的資產的共同特性,並不為中國市場所專美。本欄最關心的依然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會否於可見的將來突然中止。
危機並不是完全沒有,只是時間上的掌握卻不好說。然而,中國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每年交易金額達數十萬億人民幣的市場,而該市場至今仍然是極之分散,具備穩健財政紀律,以及優秀執行力的地產商,還是會在政策及宏觀經濟環境極度不穩定的房地產市場中,脫穎而出。
(客戶持有563)
|
本文版權歸Quamnet華富財經所有,除以下授權的分享方式外,使用其他方式轉載部份或全部內容,Quamnet華富財經將保留追究權利。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