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業績已屆尾聲,除了國內電力股遠超市場預期之外,大部份公布業績的股份,表現均與市場預期差不多,今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本欄對內銀股的一些看法。
內銀股已公布的第三季業績,一面倒出現盈利增速持續放緩的現象,個別銀行甚至開始出現第三季度盈利,較第二季度倒退的現象。而當中部份原因,乃第三季貸款撥備有所上升,另外理財產品銷售開始放緩,亦影響了內銀的佣金收入。
雖然第三季內銀撥備比率有所回升,但是他們全部仍然處於於1%的超低水平。雖然日本目前的經濟情況,與中國不可同一言語,但是我們即管以這兩個經濟規模相當的國家,其銀行撥備比率作價參考。最新的一兩個財政年度,日本銀行的撥備佔總貸款比率大約在2-2.5%左右,雖然這個數據已較高峰期佔總貸款比率超過5%大幅改善,但是中國的銀行的撥備比率,竟然是低至令人難以置信的0.5-1%之間!
現時,由於持續多年的經濟不景,日本企業的財務槓桿比率,很可能是自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經過多年的樓價及物業成交量持續萎縮,過去兩年日本家庭置業的需求跌至歷史新低,由於大部份家庭的淨借貸,主要來自物業按揭,我雖然手頭沒有即時的數據在手,但相信這兩年日本家庭的淨負債比率,亦很可能是過去24年以來最低的。反之,自2007年國際金融海嘯以來,中資企業仍然持續在增加借貸,中國家庭目前的負債比率,按照國際平均水平而言,仍然不算過高,但趨勢是持續向上。
當很多投資者在說內銀的估值極之低廉的時候,那是相對其過往的估值慣性,而且主要衡量的基準,是內銀股表面上看來極之偏低的市盈率。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在2005年底第一家內銀股中國建設銀行在本港掛牌上市之前,內銀股並未受到自由流通市場投資者的估值考驗,而到目前為止,他們在國際市場流通只有短短的八年歷史。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不單是日本的銀行股,全球的銀行股近年的市帳率,都是處於歷史性的偏低的水平,以日本銀行股為例,他們的市帳率,大部份介乎0.9至1.2倍之間;若按市帳率計算,這個估值與內銀股的估值大概一致,但是日本銀行的撥備政策,遠比中國銀行保守。
究竟現時日本的銀行資產負債表較為穩健,還是中國銀行較為穩健?相信不用我多說,讀者應該很容易得出答案,未來壞帳進一步惡化的機會,亦比內銀股為低。
然而,即使本欄對內銀股的未來盈利前景,並不是很樂觀,尤其是在習李新政之下,他們似乎是傾向透過壓縮銀行的邊際利潤,以激發其他行業的經濟活力。但是,縱然如此,我們相信,內銀股的生死,其實是牢牢地控制在中國政府手上,一日中國政府仍然是他們的控制性股東,內銀是不可能倒的,除非有人瘋狂到以為中國共產黨政府將會在可見的將來倒台。五年後的事,沒有人能說得準,但對我們這一代人有意義的假設,似乎是我們必須假設中國政府即使有意壓縮銀行的邊際利潤率,他們的資產負債表,亦不會在短期之內失控。
由於內銀股現時的估值,已假設了他們當中,部份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並不健康,有需要作出大額的撥備,令未來一段時間內,部份內銀將可能出現短期的虧損狀態,情況就像2008年度的華電一樣,即使在一年之內由盈利15億人民幣,轉為倒蝕逾30億元,其市帳率一度跌至0.4倍以下,但並不代表公司將從此在地球上消失。
現時,中信銀行的市帳率已低至0.8倍以下,那是市場給予投資者的警告訊號。市場目前的共識是,中信未來很可能會蝕掉2成或以上的股東資金,即每股潛在虧損可能超過0.8人民幣,或超過1港元。
當然,閣下可以不相信市場投票的結果,認為中信銀行目前的估值是極之偏低。可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之下,市場的投票結果,往往是恰如其份,例外的只是少數。
上述的分析,或者已成為市場的共識,結果是內銀公布了不太令人滿意的季度業績之後,他們的股價都沒有太大的負面反應。然而,若與最低位的中資電力股比較,我們傾向相信,中資銀行股的最壞時候尚未到臨。然而,我並不是說,投資者應做空內銀股,因為我們深深知道,與中國政府對賭,押注內銀會倒閉或股價大幅縮水,其實是吃力不討好,甚至是極之危險的賭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