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6, 2013

中國紅籌狀況

民营企业红筹上市的现状民营红筹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在香港交易所、美国纽交所及纳斯达克、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民营红筹上市公司为877家,占到中国境外上市公司家数的80%以上。自1994年以来的20年间,民营红筹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壮大,呈现出五个阶段特征(图1)。
一是探索阶段(1994~2003年)。这一时期民营企业红筹上市增长缓慢。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2000年证监会发布《关于涉及境内权益的境外公司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72号文件”),对民营企业红筹上市实施监管。


二是快速增长阶段(2004~2007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资本对中国企业的认同度大幅提高,加之境内市场低迷,证监会于2003年4月废止了“72号文件”,民营企业境外融资的热情高涨,民营红筹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长。

三是调整阶段(2008~2009年)。这一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境外资本市场大受冲击,民营企业红筹上市放慢了步伐。四是高潮阶段(2010年)。尽管2010年上半年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预期,使得境外资本市场看好中国企业发展前景,在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推动下,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度新增民营红筹上市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


五是迅速回落阶段(2011年至今)。世界经济总体仍在低迷中徘徊,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同时,以民营红筹上市公司为主的部分中国概念股遭遇境外做空机构狙击和监管部门审查,估值整体下滑,民营红筹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回落。民营红筹上市公司的行业和交易所分布。民营红筹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充分竞争的工业、日常消费、可选消费和新兴的信息技术四类行业,不少企业在行业中举足轻重(表1)。从交易所分布方面看,民营红筹企业在中国香港市场最多,其次是美国市场,再次是新加坡市场。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市场的民营红筹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传统的日常消费、可选消费、工业等行业。在美国市场的民营红筹上市公司则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主,主要是因为美国资本市场对信息技术行业的经营模式更为认可(图2)。民营红筹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可观。民营红筹上市公司在整体质量上,与境内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并驾齐驱,在一些指标上具有优势(图3、图4)。截至2011年底,民营红筹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三项指标均高于境内中小板和创业板,扣除上市公司家数影响、以均值计算的各项指标优势更为明显。从2012年11月15日的市值来看,扣除家数影响后,民营红筹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略高于境内中小板和创业板。


如图5所示,民营红筹上市公司的资产周转率高于境内A股主板,略低于具有轻资产和高成长性特征的境内中小板和创业板。在衡量盈利能力的净利率指标方面,民营红筹企业与境内A股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差距并不明显,均处于10%左右。

与“大红筹”相比,民营红筹上市公司因数量优势在资产、收入、净利润总额方面高于“大红筹”,并具有营运效率较高的优势。如图6、图7、图8所示,由于民营红筹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市值等指标显著高于“大红筹”,但是从各指标的均值看,“小红筹”明显低于“大红筹”,净利率指标也略低。从资产周转率指标看,“小红筹”营运效率具有优势……(全文请阅读《中国金融》印刷版2013年第22期)

作者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