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0, 2013

海豐國際(1308.HK) 個案分析(一)

Click here to toggle text size
海豐國際(1308.HK) 個案分析(一)
13年5月7日 09:09
 
公司簡介
海豐國際成立於1991年,並於2010年10月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主要業務為向亞洲區內企業提供貨櫃運輸、海上航運代理服務、堆場及存儲等服務。海豐國際在2012年的貨運量排全球的第26名,在亞洲排名第4,為中國所有航運公司中最大的一間。
 
1991年成立時海豐只提供貨運代理服務,1992年開始提供航運服務及儲存的服務,並開始增設中國與日本之間的航運服務。2004年,公司首次遍及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ASEAN或東盟)國家。2008年,公司在中國與日本之間的航運市場成為最大營運商,其後在2009年成為了中國與越南及中國與菲律賓兩個市場最大營運商。
 
管理層背景
名稱職位
年齡
行業經驗
楊紹鵬執行董事
56
35
 主席
 
 
楊現祥執行董事
46
26
 副主席
 
 
 行政總裁
 
 
劉克誠執行董事
39
19
 公司秘書
 
 
薛鵬執行董事
42
20
 財務總監
 
 
賴智勇執行董事
40
18
 SITC Logistics董事長
 
 
薛明元執行董事
39
16
 SITC Shipping董事長
 
 
 SITC Container Lines總經理
 
 
來源:公司年報
 
截至2012年底,海豐國際的執行董事都有幾乎20年在航運行業的經驗,而主席楊紹鵬有35年的經驗。
 
管理層在公司的控股為數不少,加起來至少有50%以上。在2010年公司上市的時候,有55.07%的股權是以Resourceful Link Management Limited的名義為楊紹鵬、楊現祥、時任安全官徐偉力及劉克誠所持有。由於楊紹鵬在Resourceful Link的控股權大約有77%,所以在披露中,他是持有Resourceful Link的所有海豐國際的股權。Resourceful Link 於2012年年底的股權分佈如下:
 
股東名稱
上市前股權
上市時股權
2012年底股權
楊紹鵬 (主席)
76.67%
42.22%
42.74%
楊現祥 (行政總裁)
16.33%
8.99%
9.29%
劉克誠 (公司秘書)
3.05%
1.68%
1.74%
徐偉力
3.95%
2.18%
2.19%
薛鵬
NA
NA
0.54%
李雪霞
NA
NA
0.53%
賴智勇
NA
NA
0.14%
薜明元
NA
NA
0.12%
楊國安
NA
NA
0.07%
徐容國
NA
NA
0.02%
盧永仁
NA
NA
0.02%
魏偉峰
NA
NA
0.02%
總額
100.00%
55.07%
57.42%
公眾股東
0.00%
44.93%
42.58%
來源:公司
 
另外,上市的時候有大約20%的股權由Watercrest Limited代表部分員工股董事所持有。不過在2011年,亦即Watercrest Limited的一年代理期結束後,Watercrest Limited的持股大幅下降只有0.5%,很有可能是Watercrest Limited已將股權發還予個別員工。
 
公司的主席楊紹鵬持有大約42.74%的股權,比公司於2010年上市所披露的上升大約0.52%,另外兩名的管理層楊現祥及劉克誠的股權亦都有所增加。公眾股東總共持有大約42.58%的股權,除了主席楊紹鵬外,公司現時並沒有其他單一大股東。
 
現時公司中還未行使而行使價比市價低的認股權証有大約1,140萬股,如果全部都被行使的話,總擴大股本會是25.96億股。如果管理層將所有的購股權全部都悉數行使的話,他們的總控股權益會由57.42%上升至57.86%,而公眾股東的控股權會由42.58%下降至42.14%。
 
航運需求
航運需求主要建基於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量,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量亦有至少2個考量 :
 
1) 國家的經濟增長
第1個考量主要是會影響國家的貨櫃吞吐量。數據顯示,經濟的增長越快,吞吐量就越大;吞吐量越大,運輸需求越大。
 
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顯示,東南亞地區在2001至2011年間每年GDP增速比世界平均增速高2-8%(1)。而根據IMF預測,在2013及2014年間,除了日本外,中國及東南亞等國家的經濟增速將比世界平均增速要快2-5%,其中發展中國家及新興市場的出入口增長比世界平均高約2-3%。
 
1 : 亞洲及世界平均GDP增速
 
來源
: WTO
 
2) 國家之間的貿易關係
第2個考量是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成本,如果一個國家的貿易政策不鼓勵對外進口及出口的話,貿易的成本會因關稅及運輸成本差異,阻礙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即使當地經濟增長較快,也未能體現於進出口貨物吞吐量的增長上。反之,如果兩國家關係友好,並簽定一些互惠協議,則即使兩國內部發展不順利,亦可能刺激貿易量的增長。
 
近年,亞洲不同的國家就互相簽訂了貿易協議:如東盟貿易協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議、日泰經濟夥伴協議,以及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等。這些協議對區內的貿易整合有很大的意義。另外,近年亦時有聽聞中國及日本於東南亞地區設廠生產以減低企業經營成本。基於這些原因,個別專注於區內航線的營運商,亦有望從上述發展形勢中受惠。
 
亞洲國家之間貿易狀況
2是WTO記錄亞洲國家與其他地區的貿易增長速度。可以看到,在2008年之前,亞歐貿易(紅線,Western Europe)增速領先亞洲與其他地區的貿易量增長,但是從2008年開始,亞歐貿易增速下滑,而亞洲與亞洲國家之間(綠線,Asia)的增速,卻由原來的第二位,大幅反超前進佔第一位置。
 
2 : 亞洲對不同地區的貿易增速
 
來源
: WTO
 
3是WTO記錄亞洲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中,佔亞洲總貿易量的比例。可以見到,亞洲區內部(紫線,Asia)的貿易佔比近年持續攀升,現已進佔區內總貿易量逾50%。另一邊廂,亞洲與歐洲(綠線,Western Europe)及北美洲(紅線,North America)的貿易佔比近年有雙雙下降的趨勢,現各自佔不足20%的比例,當中北美洲航線的貿易量在過去十年內佔比下跌尤其明顯,累計幾乎下跌了10%。
 
3 : 亞洲與不同地區貿易對亞洲貿易總數佔比
 
來源
: WTO
 
從上述23可見,亞洲國家由於它們本身的經濟增長在金融海嘯後的近數年來,經濟增長都比成熟市場為快,加上它們各自又簽定了一貿易協議,致使在美國及歐洲正因為缺乏增長動力及債務危機爆發而不前的時候,亞洲區內的貿易有不錯的增長。
 
待續。。。
 
本文版權歸Quamnet華富財經所有,除以下授權的分享方式外,使用其他方式轉載部份或全部內容,Quamnet華富財經將保留追究權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