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日,環球商品市場在貴金屬帶領下急挫。雖然香港隨即出現自由行旅客搶購黃金現象,我們仍不禁要問,即使在全球狂印銀紙的情況下,環球市場究竟是通脹壓力較大,還是環球市場其實早已出現供過於求?
在全球最大商品貿易商嘉能可於2011年5月底上市時,本欄曾提出警告。這家已有數十年歷史的商品貿易私人企業,一直都不願意上市,其選擇在當時上市,難免令人懷疑其相信環球商品市場已經見頂,或將行見頂。
自2011年初開始,不少論者便認為中國依靠大額的固定資產投資推動經濟發展的模式,已經走到了極限,同年華東地區發生嚴重的高鐵動車事故,同時揭發鐵道部欠下多家國營銀行超過七萬億人民幣的債務,而鐵道部長遭免職,引發更多國民廣泛思考,我們的發展模式必須由原來的粗放式經濟,進入節年減排的年代。
另一個值得長線投資者思考的問題,是美國過去十年的大規模頁岩氣開採,已轍底扭轉了美國的能源結構,同時將美國由一個淨能源進口國,變成一個淨出口國,而紐約油價期貨,亦由2008年前較英國倫敦期油溢價5-10%,改為折讓10-15%。全球每年消耗石油的價值,大約相當放環球GDP的4-6%之間,這個天翻地覆逾20%的價差逆轉,相當於全球GDP的1%!
據美銀美林的推算,單單這個價差優勢,美國每年的GDP增長速度便已較歐盟國家要快1個百分點!
大約一個月前,我發現中國首兩個月的進口原油,竟然出現幾十年來首次的按年下跌。就這個現象,我向瑞銀的A股策略師陳李請教,而他當時的答案,現在事後證明其對此現象不太在意,他認為那可能跟中國的成品價定價機制改革有關,過往因為油價持續上升,加上成品油價受政府的控制,加價往往慢於國際油價的幅度及速度,令三大油氣公司煉油業務,持續錄得嚴重的經營虧損,為了減低損失,過往三大石油公司會於油價尚在低位時,大量儲存原油。過去一年,由於成品油價機制成形,價格更快反映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化,儲存原油的需求因而減少。
然而,我們不是經常聽到相關中國官員在說,中國需要儲備更多包括原油在內的國際戰略物資,油價下跌我國將更積極大手買入國際原油嗎?難道現在戰略原油儲備的數量已經足夠?還是當局認為今年初的國際油價,仍然有重大的下行空間?還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正在持續下滑,即使包括持續上升的戰略儲備需求在內,我國的進口原油仍然於年初時出現歷史性首次的按年跌幅?
有說昨日環球商品市場隨中國的GDP增長數據未如理想而急跌,中港兩地股市亦因此回落1-2%之間。
美國昨晚因為波士頓馬拉松賽事中途出現恐怖襲擊,至少兩死過百人受傷,紐約股市單日急挫逾2%。如果單純因為恐怖襲擊而影響美股表現,其影響應該很短暫,今天港股若回落,應該是投資者候低吸納的機會。
然而,在中國經濟表現欠佳,國內大小企業負債持續上升現金流表現欠佳的情況下,本欄的忠告仍然是,現階段只宜吸納受惠於經濟放緩,以及認真落實國家節能減排的投資項目之上,商品基建相關的項目,還是少碰為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