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8, 2010

拋棄“雞肋” 風電業步入“全競爭時代”

1 .中國證券報 | 2010-02-04
B05| 公司價值| By 李曉輝 邢佰英
拋棄“雞肋” 風電業步入“全競爭時代”

 □本報記者 李曉輝 邢佰英

 

 1月中旬,國家能源局正式確定取消“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超過70%”政策。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一位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中國風電產業經歷5年的發展,已經有了行業龍頭,產業鏈布局也是全面打開,並不會因為這樣的政策取消而發生逆轉。”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風電產業將由此進入全面競爭時代,行業內企業將遭遇一個優勝劣汰的洗牌過程。

 “70%紅線”成“雞肋” 2005年之前,國內只有少數幾家風電製造商,且規模小、技術落後,外資企業占據大部分市場,風電場建設主要依賴進口。為了保駕中國本土的風電製造企業能建立起市場競爭力、國內的風電朝陽產業不被外資全部佔領,2005年頒佈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規定:“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 正是這一政策,直接鼓勵了中國大規模上馬風電項目。根據中國風電協會統計,2008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625萬千瓦,同比增長了88.42%,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215萬千瓦;預計截止到2009年末,中國風電裝機量將達到2000萬千瓦,較上年新增800萬千瓦。

 中國如此龐大的市場,必然會引起外資企業的極大興趣。不過,由於有了70%國產化率的限制,這些外資企業不大可能整機進入中國市場。看起來,國產化率70%的紅線保護了中國國內的企業。

 “對於我們風電廠業主來說,我們主要考慮穩定性和價格兩方面。實際上,對於是否是國產的並不是非常看重,這些都在招標中由一個總包商來完成。”位於內蒙古的國泰風電廠一位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該風電場是保利協鑫能源100%擁有的風電站,總裝機容量49.5MW。

 不過,這位負責人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坦言,“國產化率70%”這個概念如何界定存有玄機,只要在國內生產的都算是國產的了,但是核心部件都是外國公司的,只是拿到中國來組裝生產而已,唯一的價值,就是暫時放緩全面競爭。

 Bosch Rexroth AG(博世力士樂)風電業務中國區首席專家和技術總監趙學永表示,70%的國產化率實際上並不好測算,目前中國所謂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70%-80%,實際上多集中在技術含量較低的設備上,而齒輪箱、控制器這類技術標準較高的關鍵設備,多數還是依靠國外進口。

 據瞭解,早期國內生產的750KW主流機型,均是購得包括德國等歐洲企業的生產許可。另外,外資公司也普遍以合資形式進入中國,這些都算作是“國產化率70%”。

 前述風能專業委員會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國產化率70%只是一個階段的政策,實質要看的我們自己掌握多少。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早在2009年11月,能源局就召集多家風電設備商就取消國產化率一事做了內部討論;緊接著,《國家發改委關於取消風電工程項目採購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通知》12月底就開始全面下發到各級發改委手中。

 強者“淡定”應變

 在國產化率政策的支持下,國內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快速提高,已經從2006年的不足50%提高到了2008年的68.4%。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華銳22.45%,金風科技18.12%,東方電氣16.86%,第四位以後的市場份額都不高,浙江運達3.73%,上海電氣為2.86%。

 如今,國產化率政策的取消,可能對不具備規模、技術實力的企業帶來衝擊,但對這些已經位居行業龍頭的企業來說影響甚微。

 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取消70%風電設備國產化率對公司的影響不大,因為公司的風機設備已經實現了80%-90%的國產化率,公司的產品和技術在國內外都已取得一定的優勢。

 他介紹說,目前公司的風電設備產品在國內擁有超過20%的市場份額,公司對於國外市場的開拓也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其中,公司在美國投建的項目已經投入運行,公司的2.5兆瓦風機在國外市場也具有領先水平。

 “國內取消70%的國產化率,不僅有利於國內企業的競爭,也有利於國內的企業走出去。”武鋼解釋說,我國首先取消了保護政策,國內公司在開拓國外市場的時候,遭遇他國保護政策的可能性也將大大降低。

 據風能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600kW和750kW機組的國產化率可以達到90%,1.5MW機組的國產化率也達到了70%。

 “從整個產業鏈上看,國內企業的市場份額是很高的,看起來大局已定,而且已經形成3家明顯的龍頭企業,不過,我們還是有必要把產業鏈分一分來看。”上述風能專業委員會負責人表示。

 整個風電製造業可以分為:葉片、齒輪箱、發電機、塔架、控制系統等主要零部件的生產體系。據國都證券2009年第四季度發佈的報告中稱,風電機組成本結構中,葉片20%,齒輪箱15%,電機12%,軸承8%,塔架13%,機艙罩9%,控制系統8%,其他15%。

 上海玻璃鋼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國內排前10位的葉片製造企業,年生產量1.5MW風機葉片約300套。公司總工程師毛彭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生產的葉片,本身國產化率就很高,實際所受影響甚微,不過,今後的利潤會越來越薄。如果從整個產業鏈來說,受到衝擊最大的將是國內的整機裝配廠家,因為其享受的補貼就沒有了。

 業內熟悉風電零部件的分析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我國的發電機工業基礎好,製造企業較多,包括中國南車、北車、哈電機均可批量生產風機用的750KW,1.5MW電機。不過,風機組的主軸承是比較缺的重要部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已經投入安裝的大都是600KW、750KW的機型,合計約占2/3,而目前國際的主流已經進入到1.5MW、2MW,甚至更大,這方面,我國包括金風科技、上海電氣在內的企業已經推出了樣機,但整體的產業化水平和整體設計能力仍然與國外先進企業有相當大的差距。

 洗牌“兵臨城下”

 “我正在去華能吉林通榆風電場的路上,這次對我們公司來說,可是一筆大單子,整個項目有1000萬的金額。”作為風機配套企業——上海西瑞實業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範兆驥正風塵僕僕地趕去吉林的項目基地,洽談這筆開門紅的大單子。

 老範這樣的風機配套商,對於中國風電市場的變化最為敏銳,一線感受著中國風電市場的變化。“現在整個風電項目招標報價價格越來越低,現在價格已經到4800元/千瓦,去年9月份還在5300元/千瓦,實際上已經沒有利潤,除非生產規模能達到2000台。”範兆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國家能源局去年12月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有風電整機生產廠商80余家,能進入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的廠商約有25 家。引入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機制,旨在增加競爭、降低風電上網電價、提高設備國產化率,但也帶來了一些諸如為爭搶資源而惡性競爭的負面效果。

 事實遠遠比此前預計的要殘酷。2008年,風電裝機成本為6500元/KW,去年的價格已經降為5400元/KW,一年多的時間降幅約為17%。據聯合證券測算,2009年的價格戰已經使得行業毛利率較2008年下降約15%。

 按風電的度電收入模型測算,利用小時數為2400小時和2000小時的風電場,當度電收入分別為0.55元/千瓦時和0.65元/千瓦時,才能維持8%的內部收益率。不過,現在顯然已經無法達到保證8%內部收益率的盈利條件。

 另外,去年底中國數十個風電CDM項目遭到拒絕或者延期,更令風電盈利狀況雪上加霜。據測算,風電場CDM項目收入貢獻為0.074-0.095元/千瓦時,對於風電裝機的影響非常大。

 與此同時,我國風電運營商對設備的招標普遍青睞低價,這也導致設備商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但趙學永提醒,風電機組的預期運行壽命為20年,如果運營商採購的設備運行水平不穩、頻出質量問題,將給風電場帶來極為昂貴的維修費用。

 與競爭激烈相對應的是,在去年下半年工信部和國家能源局召開的幾次信息介紹會上,兩次提到了關於“風電行業總體產能過剩”的問題。2009年12月30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中國將嚴格控制風電行業的產能增長,同時,政府將支持風電領域的並購重組,希望產生3-5家躋身全球十強的風電設備企業。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取消國產化率政策與抑制行業的產能過剩是相契合的。

 在趙學永看來,70%的比例取消之後,短時間內不會帶來明顯衝擊,因為很多設備商還可以通過低價競爭優勢獲得不錯的訂單,但長遠看來,未來風電場無疑將提高對設備質量的要求,目前已經出現了這樣的跡象,屆時資金實力欠缺、技術實力不足的行業參與者,可能被兼併或者因訂單稀少而不得不退出市場。

 “就今年這樣的市場環境看,行業洗牌不可避免,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整機廠商將剩下不超過10個。”範兆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