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9, 2014

中国银行业暗藏全球最大系统性风险
























据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波动实验室(Volatility Laboratory)的一份最新分析报告,过去三年中,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救助中国银行业的成本增加了近三倍,至5,262亿美元,超出了救助全球任一国家银行系统的成本。

波动实验室利用上市中资银行的数据来估算银行股价在六个月内下跌至少40%的情况下需要多少额外资本才能让银行保持偿债能力。这篇研究报告对具体的方法进行了解释。这些方法不太容易理解,但可以说该报告利用中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股价来模拟央行对银行进行的压力测试。央行通过此类压力测试来确定银行业是否有足够的资本来抵御严重程度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相当的金融风暴。

如果波动实验室的估算能说明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中国的银行业没有足够资本来应对像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自3月份以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些旨在推动经济增速回升的措施,这些措施已成功拉动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从第一季度的7.4%重返7.5%。中国财政部称,6月份的政府支出较上年同期增长25%。但中国这些所谓的微刺激措施也使国内信贷再度出现大幅增长,6月份新增贷款较上年同期增长25%,至人民币1.08万亿元(合1,742亿美元)。

波动实验室并未解释救助成本上升的原因,但这种上升势头与近年银行信贷急剧增加的趋势一致。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且违约风险上升之际,投资者已将中资银行的股价推到了相对于银行贷款账面价值的创纪录低位。比如,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目前的股价就低于其账面价值。

加州大学 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经济学教授汉密尔顿(James Hamilton)在他名为Econbrowser的博客上写道,这种结果似乎缘于这样一个事实:中资银行的负债持续快速增长,而这些银行的股票估值似乎很容易受到经济滑坡的影响。

波动实验室认为,信贷激增导致本已不断上升的中国金融系统风险进一步加剧。根据该实验室的测算,风险第二大的国家是日本,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救助该国银行业的成本将达4,958亿美元。法国位列第三,救助成本可能达到3,476亿美元。美国的救助成本在3,000亿美元左右。

或许并不令人意外的是,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位列系统性风险榜单的前几名。银行的规模越大,陷入困境时情况就越糟糕,所需的救助资金也就越多。在该排名中,中国银行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分别是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和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不过,波动实验室的这组数据并非暗示爆发危机的可能性,而只是说明一家银行给国内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另外,如果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来看,中国银行业的救助成本似乎也没那么庞大。在救助成本占GDP的百分比排名中,中国名列第10,法国、英国和日本分列前三。

许多经济学家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动用中央政府资金来救助银行和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并防止发生目前美国和欧盟正努力摆脱的那种“资产负债表型衰退”(balance-sheet recession),中国就可以轻松化解任何金融危机。

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警告称,中国需要控制借贷、推进改革,否则就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并可能不得不验证这种假设。

Wayne Arnol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