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88
- 列印
近期本港出現小陽春,中原樓價指數創41周新高,一二手樓均交投暢旺。長江實業(00001)位於荃灣的新盤環宇海灣銷情火熱,至今已售逾1,500伙。林本利慨歎,這些買家摸頂入市,有機會步鄰近的青衣灝景灣後塵,隨時成為另一個負資產集中地。
港府5月放寬買家印花稅換樓期限,加上近期多個大型新盤開售,抑壓多時的市場購買力釋放,中原樓價指數已回升3周。沙田第一城呎價破1.3萬元;天水圍嘉湖山莊兩房戶售逾300萬元,二手樓市癲狂的新聞不絕於耳。一手樓銷情亦相當暢旺,由長江實業(00001)及南豐發展共同興建、鄰近荃灣西站的環宇海灣,最低入場費約450萬元(計及發展商提供的折扣優惠),實用呎價逾9,000元,開售約1個月累售逾1,500伙。
灝景灣15年才返家鄉
林Sir贊同買樓是一項好投資,因樓價長遠上升,投資既賺樓價,自住又可省卻租金。尤其現在是樓價的頂點,過去多年投資樓市的人,應該沒有誰會輸錢了吧?但他不違言,買長實樓的人卻是例外,近期的有大圍名城、將軍澳日出康城,遠的則有青衣灝景灣。
與環宇海灣一海之隔的青衣灝景灣,由長實、新鴻基地產(00016)及華潤創業(00291)共同發展。樓花在1997年3月開售,正值香港樓價最癲瘋之時,灝景灣當年短短3天便接獲逾3萬個認購登記。「它只是一個青衣樓盤,並不是市區樓,但我看到有過萬人排隊搶購!所以當年5月我在《信報》寫了一篇文,大意是說政府是當時樓價升跌的決定性因素。前特首董建華未上台已經講『八萬五』,提前『警告』了市民。」
林Sir當時有感樓市炒風過盛、政府供應大增,香港樓價肯定一瀉如注。故他早作準備,分別在1996年11月及1997年3月,在樓市高位出售物業,「我本來有四層私樓,賣出了兩層,其實另外那兩層給家人住的也想賣出。其中我給外父外母居住的海怡半島單位,面積700多平方呎,價值約600萬元。我對太太說,賣了也很有把握買回來,但遭太太反對。」不久,香港遇上亞洲金融風暴,樓價大跌五成,「我的海怡半島單位最低只值200多萬元,證明當初賣樓的想法正確。」
至於青衣灝景灣摸頂的買家,在金融風暴下隨即淪為「負資產」,自此該屋苑被戲稱為「浩劫灣」。當時入市的業主,足足苦等了15年,至2012年灝景灣的樓價才「返家鄉」。
供應大增小心步後塵
投資物業的回報可以很驚人,但入市時機很重要。「我太太1976年從澳門來港,多年都是租樓居住,至大學畢業投身社會,才問相熟的親戚借了首期,太太當時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她在1985年置業,買入荃灣中心,樓價23萬元非常便宜,一成首期約2萬元,連同其他洗費合共約5萬元,當時她每月的工資約5,000元, 向親戚借的錢也很快還清。1985年正值樓市低位,她10年後出售單位,樓價已升值至110多萬元。當初首期投資2萬元,10年後卻變成110多萬元,回報相當驚人!」
港府已定下未來10年供應47萬伙的建屋目標,公營房屋28.2萬伙,私營房屋18.8萬伙。供應大增之下,現時入市會否步灝景灣業主的後塵呢?
作者:林本利
前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港大社會科學學士及英國布理斯托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出版十多本經濟學教科書。退休後,創辦活道教育中心,開班教授理財之道、公共政策及新高中經濟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