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0, 2013

宏觀視野:日本經濟與銀行業(下) 13年11月15日 09:35


Click here to toggle text size
宏觀視野:日本經濟與銀行業(下)
13年11月15日 09:35
對「安倍經濟學成效的爭議
無論是經濟學者投資者或普羅大眾,至今對安倍經濟學的成效,至今仍未達成任何共識。看淡日本經濟的學者及公眾,主要的論據來自日本的人口結構。

眾所周知,過去二十年來,日本的出生率一直持續下降。但是,除了1940-1945年太平洋戰爭期間,直至2010年之前,日本的總人口仍然每隔五年,錄得不同程度的升幅。自2010年日本總人口於1.281億見頂之後,便開始逐年回落,於2012年底,日本的總人口已回落至1.267億人,兩年內人口減少近140萬人,減幅超過1%

表一可見,戰後日本人口增長速度於1975年見頂,之後每隔五年的增速便持續下滑,並且自2010年於1.281億見頂後,便開始進入下降周期,於2012年人口已回落至1.267億,較兩年前減少近140萬人,兩年內減幅逾1%

表一:歷年日本人口數據
年份
總人口  
±%  
1935
69,254,148
+7.5%
1940
73,075,071
+5.5%
1945
71,998,104
−1.5%
1950
83,199,637
+15.6%
1955
89,275,529
+7.3%
1960
93,418,501
+4.6%
1965
98,274,961
+5.2%
1970
103,720,060
+5.5%
1975
111,939,643
+7.9%
1980
117,060,396
+4.6%
1985
121,048,923
+3.4%
1990
123,611,167
+2.1%
1995
125,570,246
+1.6%
2000
126,925,843
+1.1%
2005
127,767,994
+0.7%
2010
128,057,352
+0.2%
2012
126,659,683
−1.1%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雖然如此,一個很多投資者忽略的數據,是自2012年開始,日本的出生率竟然在這個時候開始回升。2012年的數字是每個女性平均生育大約1.41個小孩,而2001-2005年日本歷來出生率最低的時候,該數字是1.32

本欄有一個暫時未獲實證考驗的理論,就是人口結構的變化,會隨著經濟發展的情況變化。個人會因應自身的利益,調節自己家庭的生育計劃。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增長營養吸收改善,加上社會醫療設備及技術的改良,已發展國家的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國民要為自己更長的退休年紀,提供更充裕的財政儲備。另一方面,社會教育持續普及化,令每個小孩的生育及教學開支佔家庭收入的比率,相對我們的上一代大幅增長。在預期壽命延長及教育經費幾何級數上升兩大壓力之下,出生人口出現結構性的減少,是全球成熟經濟體系必然出現的現象。

在經濟持續下滑的年份,受薪階層工資有下調壓力,生活朝不保夕,計劃生育這項重大的長線投資(娛樂開支?),當然是押後進行。

不說不知,由於社會人口減少,加上老齡化的問題,日本工作人口正逐年減少,令日本成為已發展國家中,其中一個失業率最低的國家。截至2012年為止,日本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率,已由1990年的12%,急升1倍至24%。部份統計學家甚至預言,到了2060年,日本將有一半人口為老年人。

這是人口長線結構性變化的力量,要扭轉形勢並不容易。不過,正如2012年日本的出生率竟然絕地反彈一樣,世事的變化,往往是出乎(常人)意表的,因為常人應用的是想當然直線思維邏輯,他們忘記了歷史的演變,其實是曲線而非直線進行的。

隨著日本核災難之後,災後重建的動力,推動了出生率的周期性反彈。情況其實與香港2003年沙士之後,出生率便見底回升一樣。出生率的回升,有助經濟活動的復甦,而經濟活動的復甦,亦推動就業率工資增長及生育下一代的欲望。

當然,我不是說日本的人口結構,將於未來五年內,出現極之奇妙的變化,這是不大可能會於短期之內發生的。我只想指出,即使是出生率的變化,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經濟周期同步發展。

因此,安倍經濟學的精髓,仍然在於其能否扭體群眾對通縮的期望。因為在通縮的環境下,延遲消費提升現金購買力,延遲消費變成一個最理性的行為。但是一旦通縮結束,消費者的行為便會出現微妙的變化。

正如已故貨幣經濟學大師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所言,通脹只不過是一種貨幣現象而已。只要印刷足額的貨幣供應,一個經濟是不愁沒有通脹的。

很多投資者忘記了一個傳媒不敢寫的事實,就是貨幣的匯率,從來都不是純經濟學現象,而是國際政治經濟角力的結果。日本受到美國的軍事及政治保護,匯率政策當然要聽命於美國。因此,當2008年美國大佬有難的時候,日圓率先犧牲本國國民的利益,急速升值,以配合美國的金融海嘯的災後經濟重建計劃,個別日本的出口商,甚至被美國及國際傳媒刻意抹黑,有事實為證安全可靠慳油實惠大方的日本車,竟然被指安全系數不足,整個世界幾乎同一時間被傳媒威嚇到不敢買日本車,改買正在申請破產保護只懂生產大食冇型不見得特別安全的美國車,當然歐洲車亦間接受惠於美國佬的日本車負面宣傳,但不要緊,美國有其他的辦法對付歐盟,歐盟的銀行已於2008年前,被利慾驅使買入了大量的美國毒債,當然德國總理受到美國CIA的長期監聽而不自知,則是後話。

去年底,安倍上場後,日圓持續大幅貶值,我們猜測那是獲得美國首肯的。基於我們對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解,我們幾乎可以肯定,今次日圓貶值,不會像對上幾次一樣那麼兒戲。

另一個看淡日本經濟一派的理據,是日本政府的負債佔GDP的比率,為所有成熟經濟最重的,目前已超過2倍的GDP。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安倍宣布由明年41日開始,要增加消費稅至8%

對上一次增加消費稅,已是1997年的事,但是增加稅收之後,日本仍然是OECD國家中,消費稅率最低的國家(圖一),明年增加至8%之後,亦只是加拿大之後第二低稅率的OECD國家。

圖一:日本及OECD國家消費稅率比較

                                    
資料來源:里昂證券

2012年底之前,日本的樓市為過去30年最低的水平,個人置業的意欲不足,地產商銀行及地產經濟,都沒有生意好做。隨著近期的通脹開始重返正數,並向著2%的通脹目標邁進,日本樓市已開始有復甦的跡象。

個別日本的REITs及地產商的估值,已因此率先升至天比高的水平。反觀,同樣受惠於日本通脹重燃及樓宇信貸復甦的銀行業,則仍然處於1倍帳面值的水平,估值甚至比很多香港投資者以為很便宜的內銀股更加便宜。

正如上期本欄所言,日本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已經見底回升,企業開始減少囤積現金,增加企業投資,未來日本的信貸需求已見底回升,這對日本銀行業是一個很正面的訊息。

除了銀行及地產業之外,日本的出口業同樣受惠於日圓的見頂回落。雖然TOPIX及日經平均指數今年五月見頂之後,已調整一段時間,但是個別股份仍然持續創出新高,反映雖然目前沒有明顯的資金流入(尤其是日本的民眾,到現在仍然對政府的連串刺激經濟措施無動於衷),但是留在市場的資金,仍然在積極找尋受惠於上述宏觀形勢的投資機會。

日本股市今次的周期性復甦,很可能是一個五至七年大型資本市場牛市的初步階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