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0, 2013

宏觀視野:日本經濟與銀行業 13年11月8日 09:18


宏觀視野:日本經濟與銀行業
13年11月8日 09:18

上期提及,內銀股的估值其實不比海外上市銀行股便宜。以經濟規模與中國相當的日本為例,兩國的銀行股平均估值,都是大約在0.8-1.2倍市帳率之間,雖然以市盈率計算,內銀的普遍估值都比日本銀行低,但是那是由於內銀的呆壞帳撥備率,遠比日本銀行進取,換言之,日本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隱藏的呆壞帳風險,遠比內銀為低。

企業破產創新低
自去年底安倍經濟學射出第一支箭以來,日本經濟復甦已初見成效:截至2013年九月底止半年,日本企業的破產總金額跌至1991年上半年以來的新低水平,企業破產總金額自2000 3月底止財政年度創出歷史新高的30.5萬億日圓(按當年1美元兌111.15日圓算,折合約2,744億美元)後,近年相關破產數字已有持續下降的趨勢,直至2008年雷曼事件及2011年日本海嘯及核災難後,相關數字又再度惡化。

去年安倍晉三第二度當選日本首相,隨即與日本央行攜手推出將日本通脹目標定於2%水平的貨幣量寬計劃,印刷天量貨幣推低日圓刺激日本出口工業復甦。截至今年九月底止半年,日本企業破產總額,已大幅縮減至只有1.8萬億或以年率計只有3.6萬億日圓(按目前匯率98.5日圓兌一美元算,約值365億美元)的水平,大約是2000年度高峰期的1/8

高峰期的主要破產金額,來自金融及保險行業(佔38.5%)以及房地產相關信貸(20.3%),不過,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相關行業佔破產總額已急跌至7.8%5.6%,取而代之的是建築及製造行業,分別佔27.7%17.4%,但若以絕對值來說,這兩個行業於上半年度的實際破產金額,只是微不足道的0.5萬億及0.31 萬億日圓,與高峰期的金融保險及地產行業的11.74萬億及6.19萬億日圓,不可同日而語。

2001年以來,日本銀行的整體平均呆壞帳比率為2.36%,而截至今年七月底止四個月,呆壞帳比率已跌至較為健康的1.75%,但與內銀只有0.5-1%的撥備比率相比,還是頗高的水平。目前偏高的呆壞帳比率,一方面顯示日本的經濟尚未全面復甦,亦同時顯示日本銀行的潛在盈利改善空間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呆壞帳率最低的是房地產貸款。

另一個可喜的現象,是日本企業過往每次出現經常性盈利上升的時候,他們第一時間只會想到減債,即使在無債可減的情況下,亦寧可不斷累積淨現金,都不進行大額的資本投資。過去一年的情況,已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不少日本企業盈利開始復甦,但是銀行的總借貸金額,卻同步增加,顯示企業已開始重新擴大資產負債表。

話雖如此,目前有一半的Topix非金融類成份股,仍然是處於淨現金狀態,他們重新擴張資產負債表的潛質,仍然是極之龐大。與此造成極之強烈對比的是,中國的大型企業(主要為國營企業),自2004年開始,持續擴大他們的資產負債表,即使是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後,在前任國家領導人的推波助瀾下,大型國企進一步推高已經非常偏高的負債比率。目前中國上市大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的穩健程度,很可能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系中敬排末席。相比之下,即使個別日本跨國企業於2011311核災難後經歷過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企業虧損,目前大部份的日本跨國企業(其實大部份美國及多家歐洲跨國企業亦如是)的財政狀況,都是遠比中國大型企業良好。

安倍經濟學的三枝箭
安倍經濟學的三枝箭,第一枝為於截至2014年三月底止年度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一倍。到目前為止,日本央行的購買日本國債計劃,執行速度較原來的預算快了38%。在美國進行量寬之前,美國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大約相當於當時美國GDP20%,而日本央行在量寬之前的資產負債表則是日本GDP30%,但是現任日本央行行長黒田東彦在退任前,其目標為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將擴張至佔GDP60%。換言之,日本央行購買國債的金額,大約相當於美國聯儲局,但是日本經濟規模,不過是美國經濟的三分之一。換言之,日本央行的行動規模,其實是美國聯儲局量寬手術的3倍!

日圓貨幣供應急升,已於過去一年內顯著推低日圓匯率。下圓為日本自1994年以來的年度平均匯率。自今年41日至今,日圓的平均匯率大約為98.8兌一美元,相對截至20133月底止年度的83.15,美元已累計兌日圓升值近19%。可是,目前美元兌日圓匯率的水平,仍然只是剛剛重返1995-1996年度對上一個周期底部的水平。

一旦日本央行購買國債的決心持續,不排除日圓匯率,將重返100-120日圓兌一美元,即過去20年的正常波幅範圍!

圖一:日圓按年平均匯率(1994-2013)
 

隨著日圓持續偏弱,日本出口企業盈利開始復甦,資產價格亦開始見底回升。

安倍的第二枝箭,將是推出刺激經濟的基礎建設計劃。在東京主辦2020年奧運會時,日本將有超過1/3的隧道及1/4的橋樑,均已超過50年歷史,有必要重新建設。據地理學家推算,圍繞泛太平洋的火圈(Pan-Pacific Fire Rim)存在一個大約100周年的地殼活動周期,由本世紀初開始,日本便踏入一個歷時長達20-25年的地震活動上升周期。自2011311超級地震之後,日本已出現了超過2萬次強度超過黎克特制3.0級的地震,日本政府無論是為了刺激經濟,還是為了實際的需要,都有很大的誘因,增加基礎建設投入。

由於政府的收入緊絀,日本的公共開支自20年前開始便持續減少,由於基建設施老化,近年公共開支已縮無可縮,並有重新上升的趨勢。

安倍第三枝箭為日本的經濟結構改革。為了刺激私人企業加強資本投資,日本政府早前宣布,將企業利得稅由38%減至35.6%。為免減稅方案影響政府稅收,日本同時增加消費稅由5%加到8%。兩個稅制改革,同時由明年41日開始生效。

由於過去二十多年來,日本企業盈利持續不景,而獲利最豐厚的出口商則主要盈利來自海外子公司,日本政府難以向他們施以重稅,因此即使日本的稅率奇高,政府實際的稅收卻不多。事實上,現時只有27%的企業,是需要支付企業所得稅,減稅或有機會減少企業避稅的誘因,同時刺激企業盈利及股票價格上升,安倍的目的是希望股票市場的財富效應,推動經濟重拾升軌。
  
出乎大部份人的意料,日本目前的失業率,其實是眾多成熟經濟體系裡最低的,而且失業率自2009年以來,一直在持續改善之中,現時的失業率其實不足4%,相對美國是7.5%,而德國則是略低於7%。日本的失業率偏低,主要是因為勞動人口持續下降,不過由於過去經濟處於通縮階段,工資並沒有向上升的動力。

隨著日本今年第二季開始告別通縮,加上日本企業盈利復甦,我們已開始見到企業重新派發花紅,而職位空缺亦在加速增長,預期工資上升周期將有機會於短期內重臨,這將有效減低消費稅增加對國民消費力的負面影響。

預期增加消費稅對國民消費力的消極影響,預期政府從消費稅的增加,將提供足夠的財政資源,進行基礎建設投資,同時抵銷減企業所得稅的影響。

(第一部份完)
本文版權歸Quamnet華富財經所有,除以下授權的分享方式外,使用其他方式轉載部份或全部內容,Quamnet華富財經將保留追究權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